最近有客戶問我,商業承兌是不是不可靠,就像白條一樣?他看了網上很多關于商承的信息,他認為沒必要收商承。另外,他還分享了一些網上有點危言聳聽的文章給我看,商承是不是真的不能收?下面說一下我們的經驗和觀點。
這幾年,我們處理的幾個案子是以收商業承兌來結算的,當然, 我們的傭金是承兌變現之后,客戶再支付給我們。我們處理的案件中,沒有一家的商業承兌發生過不兌付的情況——這一點不是我們幸運,而是我們前期的風險控制做得比較好,這里面是很講究風控和催收功夫的。我們不保證所有的商業承兌都能按時兌付,但我們建議客戶接收的商承,我們一定提前做了很多前期調查后,我們認為安全,我們才會給客戶建議,不然,不如直接起訴,以免浪費客戶寶貴的時間,錯過收款時機。從我們的經驗上,我們也可以告訴大家,商業承兌并不一定是洪水猛獸,有一大批的商承信譽還是不錯的。當然咱們評估商承的風險只局限于很短的時間內,這兩年企業經營狀況好不代表三四年后企業會不會資不抵債,我們的目光只局限于眼前和你商承到期前的這段時間。
關于收款,大家心里都有個傾向的順序:現金>銀承>商承 。我們也是在沒有更好的可選方案時,才會不得以考慮債務方提出的“商承”解決方案,畢竟 ,商承時間長,又沒有銀行的付款保證。商承如果逾期不兌付,最后救濟的方式就是通過訴訟主張票據權利。一些客戶的案件,債權憑證不是很齊全,直接起訴的話風險比較大,如果考慮到債務方經營情況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,可以先收商承,如果到期不兌付,可以去主張票據權利。
還有一點要注意,收商承不要收了就不管了,我們的案件在收了商承之后,我同事會跟進后續的付款,如果發生逾期不付,會立即施壓去催收。通常情況,逾期一周左右,在債務方高層內部人員協調下,款項可以很快付出來。
最近這兩年疫情對很多行業打擊都非常大,以前一些看起來很強大的公司都紛紛倒下,因此,商承風險已經比較大,為了避免麻煩,商承的收取一定是沒有辦法時再答應,如果有希望拿到現金或銀承,一定盡最大努力去要這兩種支付,盡早落袋為安是上策。
專注企業應收賬款管理,喜歡的可以關注云浮要債公司:關于企業欠款那些事,分享日常催款工作,交流互動。